1、马拉松挑战的不是体力问题,而是各关节耐疲劳问题。最容易疼的就是膝盖和脚掌。当年高中校运会两天之内拿了800,1500,3000米三个冠军的我,一个半马下来膝盖和脚掌居然疼得路都走不了。
1、总体感觉比较轻松自然。过10km时,身体已经少量出汗,感觉还是比较舒服的。跑过13km时补水,平均心率一下就降至146,全身也一下就凉快下来。先前出的汗已经全部干了,身体开始处于收紧状态。
2、去年跑过一次长沙半程马拉松(先吐槽一下雨太大)。前五公里人太多,跑不开速度太慢了没感觉。5~12km 橘子洲景区内,。
3、在上海跑完马拉松的时候,因为之前累积的跑量不足,所以膝盖又有点伤痛了。这时候走路有点一瘸一拐,很是希望又跟小伙伴可以来扶我一把,帮我拿下行李等等。
1、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我的马拉松破四之旅进行一番思考后,我增添了动力和信心,也明白了要按我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,遇到困难不要灰心,要磨炼毅力坚持下去。下面开始具体的实际操作,也就是跑步实践。
2、换句话说,如果你马拉松破四了,那么恭喜你,你就可以超过七成男同胞和九成女跑者。我跑步已经有五年时间了,参加马拉松比赛也有三年了,但还没有达到SUB4。我对这样一个目标是非常渴望的。
3、一本面向业余跑者的马拉松指导,将业余跑者有限时间的努力目标定为四小时内完成一场马拉松比赛,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的训练、饮食、作息计划。为什么跑马拉松?通过努力,体验完成一件事的“成就感”,人自我实现的需求。
1、当时我有个念头,只要比去年能多跑一点就可以了。去年参加的是迷你马拉松,赛程6公里。这次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跑完赛程的一半,跑个10公里左右,跑到折返的地方,就可以对自己有个交代了。
2、半程马拉松已完成,步履不停,逐心而行,心中有阳光,脚下才有力量,这个过程是很累,但结果是非常享受。一勤天下无难事,一懒世间万事休,10公里跑完虽然有点狼狈,但我喜欢那个努力且自律的自己。
3、通过这次半马试跑,锻炼了自己的心智,顽强的意志得到进一步的提升,心里对跑21km的恐惧得到彻底的解脱。
4、你的身体不想去跑马拉松。它总是设法使你停下来,所以要有强大的心灵来保证你继续跑下去。
5、后面要做的就是偶尔抽空跑跑15公里,让双腿的肌肉适应长距离跑步的疲劳,这时候你要完成一个半程马拉松就变得相对容易。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会喜欢上跑马拉松,明明在跑的时候身体感觉很痛苦。
6、年5月29日,青岛西海岸半程马拉松,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马拉松,是参与现场跑的马拉松。 2017年4月28日早5点30分,一个人,完成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半程马拉松,时间是2小时5分23秒,这是我一个人跑的成绩,中途没有水和补给。
月份的半程马拉松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,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半程马拉松,算是实现一个小目标吧。复盘历时两个月的训练和准备过程,最大的体会是里程碑思维。
带着低落的情绪和没有充分准备的身体,清晨六点,我离开家,骑电动车到合工大地铁站,开始我的首次半程马拉松之旅。到达检录处,换、存衣服、热身后,离比赛还有不到半小时,下起了小雨。
今年的北京马拉松是我参加的第14个全程马拉松,如果加上3次50km以上的越野跑,也可以算是第17个马拉松了。所以赛前并没有什么紧张,也没有对成绩的期待,虽然心中的目标也隐隐觉得希望不止于安全完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