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李冰(约公元前302年~235年)(生卒年、出生地不详),号称陆海,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。公元前256年—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(今成都一带)太守。
1、李冰简介: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。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1年,他被任命为蜀郡的太守。在此期间,他招募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,其中以他父子主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。
2、李冰生于中国山东省淄博市,旅美、旅加华侨。九十年代中期曾任中国武警部队总教官,受中央电视台《东方之子》、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、山东电视台《天南地北山东人》等权威媒体采访报道。
3、李冰多年来一直从事于玉雕艺术的研究与创作,所创作品获得行业内各大奖项,深得业内人士赞赏和收藏家爱好者一致好评。李冰,1988年出生于中国玉雕之乡河南镇平。
他先制定了治水方案,然后广征民工,开始对当地的水域进行治理。李冰治水的成功造福了当地居民,同时也在华夏的土地上留下了伟大杰作——都江堰。都江堰包括:百丈堤、都江鱼嘴、内外金刚堤、飞沙堰、人字堤、宝瓶口等。
在任郡守期间,李冰和他儿子二郎带领人民修筑起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—都江堰(是堵水的堤坝)。这一水利工程到现在仍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,灌溉着几百万亩良田,使成都平原成为我国著名的粮仓。
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李冰的籍贯不是山西,而是陕西。李冰在修建都江堰后病死,当时他正在什邡洛水镇修建水利工程。对于这样的水利工程师来说,这是死有余辜。李冰虽然病逝,但他的功绩使他成为四川人的精神象征。
北宋以后还流传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李冰治水的故事。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庙是老百姓对李冰父子治水伟业的纪念。其中的碑刻多是对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的技术要领。
都江堰是一项超级水利工程, 由两千年前的李冰父子建造。
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,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。几千年来,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。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,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。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。
李冰父子又定出了每年淘滩修堰的制度,总结出“深淘滩,低作堰”的调节水流的原则,保证了都江堰防洪灌溉作用的发挥。都江堰的修成,收益至今,使成都平原成为“沃野千里”的富庶之地,获得“天府之国”的美称。
李冰(约公元前302年—235年),号称陆海,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。
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,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。李冰治水主要是对都江堰做改良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。分水鱼嘴,外流内灌,飞沙堰,防涝排沙,竹笼填石,简单高效,镇水神兽,预知旱涝 深淘滩,低作堰。
后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,在都江堰修建了“二王庙”。李冰的生平简介是后人研究李冰的重要材料,但李冰的生平经历比较复杂,简介中没有明确的记载。1999年,李的后人被赠予都江堰。
传说岷江河有一条孽龙兴风作浪,弄得水旱无常,百姓遭秧。蜀郡守李冰为民除害,派儿子二郎和孽龙大战。龙战败,顺河逃到青城山下现叫王婆岩的地方突然不见了。
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。他是成都一代的提督。在此期间,李冰带领儿子为治水立下了汗马功劳。他的指导思想继承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。后人在当地修建寺庙纪念李冰父子,都江堰成为一处风景名胜。
作为都江堰修建的核心人物李冰,被后人尊为川主。在洛水旁边的高景关和洛水之间的地段关口两侧后人修建有大王庙、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。
都江堰规模宏大,布局合理,既发挥排灌作用,又保证农业生产。李冰当上蜀地太守之前,蜀地常年涝旱频发,人们和洪水斗争,为解决水患问题,李冰成为蜀地太守。
李冰父子作为都江堰的设计和兴建者,将都江堰打造的规模宏大,地点合适且布局很合理,既发挥了排灌的作用,又保证了农业的生产。